WFU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比您想像中的還輕鬆!

作者:張維仁院長





您常有 耳鳴、胸悶、心悸、呼吸不順暢、食慾不振、胃脹氣、肩頸酸痛、頭痛、暈眩、疲倦、睡眠困擾 等症狀嗎? ​
長期處於慢性、高度壓力,較為謹慎、追求完美、高度敏感特質的人都可能無意間疏忽減壓的重要性,而成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


甚麼是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系統調節我們人體許多重要的平衡機制,使身體機能維持穩定。當我們處在壓力狀態時,為了因應外在的刺激,自律神經會被激發,讓身體進入警戒狀態;而當壓力減除後,自律神經協助身體恢復恆定與休息。如果一直處於慢性壓力(毒性壓力),身體便會持續過度警戒,長久累積就會出現過度激發的現象;同時導致自律神經無法順利協同運作,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就發生了。​


治療自律神經不困難


目前治療大致分成兩大類型:藥物與非藥物治療。藥物的部分,主要是抗焦慮的藥物,主要協助大腦適時的放鬆,必要時也可服用抗憂鬱劑等長效型治療,讓神經系統修復因慢性或過大的壓力所造成的神經細胞損害。藥物對於改善自律神經系統失調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則提供不想完全依賴藥物的民眾另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主要包括心理治療、神經營養保健,以及近幾年開始引進台灣的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TMS、CES等)。通常會建議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加強或加速整體的治療反應。​

透過評估,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壓力、人格特質、負面人際經驗、睡眠困擾等),以及失調程度,根據個別問題予以量身打造特定的改善計畫,包括:情緒調節、睡眠改善、行為策略、壓力抒解等。​

每個人的症狀不完全相同,神經失調的原因也不一樣,建議經由身心科醫師詳細的檢查診斷後訂做一套完整的個人治療計畫。自律神經失調絕非不能痊癒,只要透過正確的評估並接受適當的治療計畫或者是壓力調適,擾人的症狀可以根治,找回自信、愉快的生活方式。

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賴美麗 諮商心理師

 



專長:


1.深度心理治療
2.憂鬱、焦慮、恐慌、失眠、強迫症、躁鬱症、飲食障礙、自律神經失調
3.邊緣型與自戀型人格
4.關係困擾(家庭、婚姻、親子、感情、人際溝通互動)
5.失落(外遇、離婚、失去摯愛⋯)與創傷修復
6.深度自我探索與成長
7.壓力調適與情緒困擾
8.原生家庭議題
9.青少年焦慮憂鬱、人際互動、生涯發展、親密愛情、自我認同議題


治療取向: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客體關係取向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取向心理治療
●個人中心取向心理治療


憂鬱症

 小郁  讓我抱抱妳- 小郁的心裡話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劉胤含 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
  • 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社工
  • 高雄市社會局兒童及少年福利科 社工
  • 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官能症病房 實習心理師
  • 高雄市中正高中 代課輔導老師
  • 國立中山大學 專任諮商心理師


專長:


1. 自我、生命成長與探索

2. 情感、關係議題探索與治療
3. 精神疾患心理治療
4. 情緒抒壓管理
5. 家庭暴力創傷修復
6. 夢境探索

張祺康 醫師

 張祺康 醫師






學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醫學研究碩士
  • 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 臺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 臺大醫院精神科照會精神醫學訓練醫師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醫師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專長:


憂鬱、焦慮、恐慌、失眠、幻覺、妄想、思覺失調、
躁鬱、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